近年来,我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聚力打造“海洋强省”。
用好海洋资源,先得了解海洋。我省地处渤海与黄海两大海域之间,海域面积广阔,著名的郯庐断裂带从渤海湾穿过辽宁地区,复杂地质构造环境使辽宁近海地区历史上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强震,最大地震为1969年渤海7.4级地震。海洋地震发生不仅会危害海洋生物安全,破坏海底油田、电缆等设备,同时还会对海域及附近地区重大工程等项目带来重要安全隐患,甚至还会引发海啸、海底滑坡等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安全和重大工程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开展海洋地震监测,提高辽宁地区海域地震监测能力,对服务我省海洋经济发展和开展海洋地震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省地震局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赋能,持续开展海洋地震监测关键技术攻关,成立了“辽宁近海地区海洋地震监测”,首次基于海上风电平台建设海洋地震监测网,有力地促进了海洋地震的监测与预警技术发展。
2024年,省地震局海洋研究技术团队赴庄河海域海洋风电升压站平台安装地震仪开展测试,通过海底线缆将观测数据实时传输至省地震局,为海上风电建设工作提供更好的地震安全保障。今年1月14日至20日,辽宁省地震局地震科技创新中心海洋地震监测科研团队赴大连,协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六〇研究所与大连中心站共同开展宽频带海底地震仪海洋地震监测仪器调试与海底测试工作。
未来,省地震局将持续开展海洋地震监测工作,逐步规范非天然地震信息服务,推进地震监测和研究成果向地震安全服务产品转化,创新公共服务方式,为全省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记者 : 刘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