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我省地震监测台站建设进入了迅速发展的阶段,规模迅速扩大。这期间相继成立了大连、沈阳、抚顺、营口、铁岭、朝阳、金州、盘锦、鞍山、锦州、阜新、丹东等一批专业地震监测台站。1975年海城地震后,地震机构及地震监测台站建设如雨后春笋,全省绝大多数市县设立了地震机构,部分市县成立地震监测台(站),建立了测报网。到了80年代,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我省对地震监测台网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清理和调整,使我省地震台站的分布更趋合理,监测仪器更加规范、科学,形成了延续至今的我省地震监测台网的基本格局。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我省地震监测台站的技术改造得已顺利进行。“九五”期间对地震监测系统进行的技术改造,使我省实现了由模拟观测向数字化观测的飞跃发展。数字观测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我省地震监测的能力。
经过多年的建设,在我省最终形成了由37个测震台站、54个定点地球物理观测台站及流动监测网组成的地震监测系统。观测方式由初期的单台观测发展到台网观测,观测技术由模拟观测发展到数字观测,数据传递方式由信函、电报发展到实时、准实时网络传送,初步满足了地震监测预报和科学研究的需要。目前已初步建成布局合理、学科齐全、装备先进、管理规范的测震和地球物理站网,地震和地球物理观测技术取得重大进步,整体观测效能显著增强,地震速报能力明显提高。
我们在这1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开展地震、地壳形变、地球电磁、地下流体等四大学科的地震监测工作,在成功预报海城7.3级地震、岫岩5.4级地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减少了人员伤亡,降低了经济损失,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